咨询热线:
0456-6764588
行业动态
  • 联 系 人: 姜经理
  • 办公电话:0456-6764588
  • 办公电话:0456-6764688
  • 公司邮箱:hhyxdb@163.com
  • 地址: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中央街167号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政协委员支招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如何突围?

添加时间:2017-03-07


来源:金融时报

无论是传统金融业,还是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业态,当前都面临多重风险的考验。但无论何种金融业态,服务实体经济都应成为金融之本。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哪些举措已经发挥了效应,金融业应如何守住风险底线,还有哪些新问题值得注意?这些问题成了2017年两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的焦点。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业尚未完全释放“洪荒之力”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抓手为‘三去一降一补’,而从当前各方面汇总的情况看,素有浇灌经济‘一池活水’之称的中国金融业,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并未完全释放出‘洪荒之力’。”在人民政协报组织的“深化供给侧改革的中国金融担当”沙龙上,有委员如是说。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现阶段经济改革任务繁重的背景下,金融业资金“体内循环”、“脱实向虚”、推高资产泡沫等问题依旧存在,在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空白点。

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表示,金融作为服务业,其主要任务和方向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近些年来,金融业在为实体经济服务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解决仍不尽如人意,我认为金融业服务的定位和经营模式应该有自我反省和深刻的改革调整。”他表示。

 “避免资金脱实向虚的前提是,疏通实体经济的输血和造血渠道。”作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代表,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这样对委员们说,金融资源被严重浪费和效率低下,资金空转现象很严重,没有流入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委员们认为,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界一直在实践并进行了多种尝试,但一些现象有失偏颇也需引起足够重视。比如,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在金融集团内部循环比重太高,形成“脱实向虚”的态势;还有房地产投资比重过高,占新增贷款的比例过大等。与此同时,实体经济也面临成本的“高山”以及自身转型发展的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一直维持在85元左右的高位,2016年为85.52元,同期企业利润率仅为5.97%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认为,在求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思路、新办法、新突破中,实体经济要反思,金融业也要反思。实体经济需要反思如何珍惜拿到的每一分钱,不要融资之后就不知去向。

金融改革深水区  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可回避”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进入一个关键时刻,促改革与防风险之间如何深度破局,考验着监管者智慧,这或许是早春时节,众多经济、金融领域耳熟能详的高层履新金融政策制定和监管领域的关键原因之一。

围绕化解不良贷款、防范互联网金融运营风险,业界已经进行了多种尝试,但这样的尝试恐怕还要继续。今年,金融业应如何守住风险底线?哪些举措已经发挥了效应?

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2015年全国两会的时候,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就提出可以采用发牌照的方式管理互金行业的发展,扶大限小,通过经营规模、信用资质等指标来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可以获得牌照。在上述沙龙中又有委员强调牌照制的优势,认为可以有效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应不断强化功能监管和穿透监管思维和模式。

谢卫称,追求金融体系的稳定是各国政府共同的目标,也是金融百年老店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但是互联网天生追求的就是******的变化,延伸到金融产品上,这种******就可能是企图高收益没风险,而这在金融领域并不能实现。金融产品本质就是风险和收益的匹配。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产品过度渲染了产品的收益,给投资者与社会有很大的误导。

求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技术红利将打通服务实体“任督二脉”

梅兴保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摆正位置,然后优化配置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二是改革相应考评机制,根据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比重,调整风险权重;三是债转股、投贷联动这两种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应该通过法规的制定使之常态化。

还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指出,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成为新一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前所未有的技术红利将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更广范围的应用,可以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任督二脉”。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明确指出:“以推动数字金融服务为首要工作,促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数字技术之所以成为全球认可的普惠金融实践路径,在于其对金融服务降低成本和提******率两大核心作用,***终拓展金融服务边界,让金融能服务更多人、更多商业场景;同时提升金融服务体验,让所有人能平等地享受便捷、安全、可信的金融服务。不少委员认为,当前,应进一步推动政企联合、企业联合、企业院校联合研究,进一步夯实普惠金融发展的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创新研究能力,很可能改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甚至成为决定国家间金融竞争实力的首要因素。

有委员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农村精准扶贫方面。“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各级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到位程度,不仅关系农民利益,关系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也关系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平公正。借助数字技术可有效改善农村扶贫工作,如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可进一步增强扶贫工作的透明度,锁定资金来源和受益人,增强公信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工作。

利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吴雅楠也有体会:“目前的金融科技已经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搭建一个桥梁。金融科技的特征是处理和对接小微资产和碎片化场景。通过大数据和场景化的风控,风险定价和风控流程及电子化管理在产融结合的大背景下成为可能。”

 

上一篇:2月新增人民币信贷或大幅回落个人房贷增速将下滑
下一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解读